专注环保设备制造 洁华控股40年如一日坚守“除尘”初心改革开放40年,是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“迎风成长”的40年,也是企业董事长钱怡松燃烧青春的40年。
从1978年到2018年,钱怡松见证了洁华控股的浮浮沉沉:曾有过资不抵债,也有过翻倍增长,现如今,年产值已超4亿元……
钱怡松认为,这40年中,洁华只做了一件事:专注在环保行业精耕细作。由此,企业的市场越做越大,产品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近日,记者来到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,走进滤料成品车间,一个个白色的过滤袋正从生产线上源源不断产出,这几年,包括过滤袋在内的许多环保设备配件,洁华都实现了自主生产。
洁华控股是国内环保产业的老牌企业。从1978年开始,洁华控股开始从事环保设备制造,其主要产品是高效袋式除尘器,主要用于水泥、钢铁等重污染企业。40年间,在钱怡松的带领下,洁华控股在业内已形成了较高知名度和市场品牌影响力,成为了专注环保事业的领军企业。
据测算,仅过滤袋这一配件实现自产,就可降低成本约10%。配件自主生产率提高,成本降低,这让企业在整个行业中占领了先机。
现在,洁华控股的产品已经不仅局限在卖设备,而且转型进入了环境工程总承包领域。比如企业将眼光投向了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的水泥厂,将每吨水泥每天的环保运维成本从3元多降到2元多。
前几年,钱怡松决定带领洁华控股进军烟气脱硫脱硝领域,随后,洁华控股便从从热电厂、垃圾焚烧电厂等单位拿到了不少订单,实现从环保设备制造到一条龙服务的转变,企业对环保领域的“深耕”有了回报。
“转型升级非常关键,新形势下国家对企业环保要求提高,我们要有相应的新技术、新设备跟上,这样在市场沉浮中才能始终保持领先。”钱怡松说。
说起40年市场沉浮,钱怡松感触最深,他从洁华控股的前身“海宁除尘设备厂”成立时,就已经是厂里的员工。
海宁除尘设备厂成立那年,正是改革开放元年,1978年。当时,钱怡松才20岁,是厂里的一名钣金工。就在300平方米的小车间里,10个人做起了第一代除尘设备。乡镇企业,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产物。
为了出效益,10个人既搞生产,又跑采购和供销,天天起早摸黑,还不远千里去拿钢材指标,谋求原材料。“当时去成都、重庆跑业务,坐车要三天三夜,不能坐卧铺,只能坐硬座,有时连座位也没有,就趴在凳子底下睡觉。”钱怡松回忆。
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,企业开始蒸蒸日上。到了1984年,企业的销售已达到186万元,利润则达到40多万元,这一成绩在当时乡镇企业中寥寥无几。但是随后几年,由于人员调动,更因为创新不够,企业开始走下坡路,甚至一度资不抵债。
回顾当时的困难日子,钱怡松坦言,是因为产品开发不到位,产品投用之后,客户不认可,再去维修,费用很大,“当时也碰到了国家经济方面的一些调整,一些大的项目叫停,我们的设备发过去,他们不用,钱就收不回来,所以导致企业各方面的困难。”
这期间,钱怡松也一度离开了企业。直到上世纪90年代,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,政府决定出手救活海宁除尘设备厂,调整了厂里的领导班子,钱怡松再次回到了企业,并踏上了厂长的岗位。而这时,钱怡松决定,改革要拿落后的产品和技术“开刀”。
当时厂里生产一种静电除尘器,发给水泥厂使用后,经常发生短路,遭到客户投诉。钱怡松牵头查168体育官网,发现主要是电源部件有问题。于是,钱怡松决定从金华、福建等地外购优质电源部件,砍掉了自己不擅长的电源部件生产部门。
随着产品品质的提升,大订单接踵而来。第一年,企业就基本扭亏为盈,销售收入达260多万元,第二年则达到了1000万元,紧接着,2000多万元,3000多万元,5000万元……销售额一年一年翻倍增长。
1997年,企业改制,更名为海宁洁华集团有限公司。从乡镇企业变为企业,钱怡松成了真正的掌门人,他对企业的管理制度也进行了改革,企业的经营状况一年胜过一年。到了2008年,企业又通过股改,变成了洁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。
40年风起云涌,钱怡松惯看风云,他说,办企业要坚守主业,有短板并不可怕,发现了要及时补齐;还要不断创新,包括管理创新、技术创新,两者要协同发展。“能够做百年企业,是我最大的理想。”